Document

故事 | 屈原:首提“廉洁”概念的人

字号: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作品。《招魂》云:“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对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再清楚一点地说,廉洁就是做人为官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屈原极力推行的“美政”思想,即包涵了廉政、廉洁的观念。屈原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实则言“廉政”,“廉政”的本来含义与“廉正”相同,“政”为“正”也,屈原《卜居》的“谁知吾之廉贞”,“贞”即“正”也。“廉政”即“廉洁正直”、“廉洁公正”。因此,屈原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政倡导者。

屈原及其作品中,廉政文化内涵丰富。屈原的廉政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离骚》、《九章》诗篇中,其次是《远游》、《卜居》、《渔父》、《招魂》、《九歌》,均能够较全面地表现屈原廉政的核心价值观。屈原既是我们为官的楷模,也是我们为人的典范。

【延伸】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誉:“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他的崇高人格和廉洁品质在中国文明史上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菏泽市纪委监委